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美國的月亮比較圓?

在搬到美國開始生活以前,我對於這個國家的接觸僅止於在大五升大六的暑假期間,和幾個同學們一起到美西當背包客自助旅行一個月,用著破破爛爛的英文,跟各種在台灣根本沒接觸過的西班牙口音印度口音不知道是哪裡的口音的人們雞同鴨講的交談;想當然爾,當個窮苦的背包客所取得的經驗當然也跟在地生活無可比擬,不過那次的旅程,給我自己帶來兩個很大的take away:


- 一個月流浪困苦的生活過完以後,當同行的同伴都在想家的同時,我卻完全沒有想回台灣的感覺,反而感覺身在美國的環境雖然苦,但是很自在的,不知道這是不是暗示著我其實很適合搬到美國生活?



- 旅行的途中我們曾到史丹佛大學Standford University的校園短暫拜訪,適逢校園期末考,坐在校園的板凳上休息的時候,看見一群學生考完期末口走出教室,當時我心中非常羨慕這群學生,這是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過的感覺," I want to be part of them. " 當時我心裡有股很強烈的慾望,這樣告訴我自己。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一路再怎麼努力念到台灣的最高學府,也僅只是在台灣的頂端,但是忍不住要想,如果我是生在美國長在美國,是不是就有機會到像Standford這樣世界頂尖的大學去學習,拓展視野? 



也許是這兩個小小的種子,在當時已在我的心中悄悄的種下,日後慢慢萌芽,不僅讓我可以自信的決定跟老公一起到美國闖闖看,也成了日後我能夠一路努力申請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唸書的動力



"我覺得你們真的很勇敢,竟然對美國沒什麼接觸也沒什麼認知,還能夠有勇氣放下一切,決定要到美國發展!"


當時一位從美國回台大唸書的美國僑生學長這樣對我們說




說實在話,當時我們對於美國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確一無所知,外國的月亮看都沒看過,遑論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比較圓,所以真正到美國開始生活以後,有非常多的culture shock,加上一到美國老公就是開始在醫院工作,所以不像一般到大學留學唸書一樣,有台灣學生會可以參加,有counselor的support,對於生活上的食衣住行,真的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資源,一點頭緒也無




還記得剛搬到美國的前一個月,我們連一個當地的台灣人也不認識,除了醫院的同事以外沒有其他朋友,而在幾乎都是美國人的急診科裡,老公找不到跟他一樣剛剛搬美國的同伴,所以相對的他們也無法同理一個外國人要在異國工作所遭遇到的困難在2008年,當時沒有像現在這樣smart phone隨手可得,網路安裝需要等待一兩個禮拜,可以說是完全與外界失聯,就這樣,我和老公兩個在迷霧裡半摸索半跌撞的走過那段日子。想像一下我們剛從台北這樣熱鬧方便的都市搬到一個連麥當勞都沒有的美國鄉下小鎮,連車子都沒有的我們,在語言, 文化, 飲食上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那段日子說不苦是騙人的,但是在辛苦的同時,很意外的我們兩個的心情卻是富足又充滿希望的,沒想到掙脫牢籠後開始踏著自己的足跡,道路再怎麼難行,心靈都是喜樂又自由的


--------------------------------------------------------------------------------------------------------

也因為自己走過這段 culture shock,所以之後我會慢慢跟大家分享,在美國剛開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怎麼度過,還有美國的一些生活細節,希望對有興趣的赴美的人可以有點幫助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