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傳統市場 vs 生鮮超市

說起台灣的急診室, 相信不論是病人或者是醫護人員, 大部分的時候都只有搖頭的份 -- 擁擠, 嘈雜, 熙來攘往, 正在看病的跟等著看病的混在一起, 萬一有緊急的病人來了, 醫護人員可能還需要喊"借過"才能衝去救病人; 更不要說常常出現病人覺得自己最急然後衝去吵醫護人員要先看, 最後一言不合還可能就把拳頭揮下去的


如果說台灣的急診室像個傳統的菜市場, 美國的大部分急診室比較像是生鮮超市 -- 相對安靜, 寬敞, 有秩序一個一個的診間把病人隔開,即便是滿到走廊上加推床也有足夠的間距待診的病人全部在waiting room等待, 檢傷分級之後,  如果是不急的第四級, 等上五六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不要說要找醫生吵說要先看,在waiting room連醫生在哪裡都看不到如果大吵大鬧? 不好意思, 只要音量稍微大一點, 或者髒話一出口, 三五個高壯的security馬上會走過來把你架起來



記得是在來美國開始當住院醫師的第一個月剛過完沒多久,某一天老公一回家劈頭就問我

"你以後還會想回台灣嗎?"
"我覺得我回不去了!" 

因為在美國看病人習慣以後, 他很難想像萬一有一天回台灣當醫生的生活, 如果真的回台灣了, 他也不可能會當臨床醫生了



的確, 在美國的醫療環境與制度也不是樣樣完美:很多低收入戶領medicaid的drug seeker, 因為看病不用花他一毛錢所以天天來報到; homeless酒鬼半夜到急診室只為了睡上一覺吃口三明治; 當然那種對醫生開order, 一來就指定要做有的沒的檢查的病人也有。說起來, 似乎病人沒有比較不麻煩, 被告的風險也不低。更不要說在美國當住院醫師的收入又比全美平均家庭收入低, 在美國的第一個月, 除了要適應語言, 文化差異外, 我們還過著非常窮苦的生活既然如此, 那為什麼他還是能夠苦中作樂, 怡然於這樣的環境裡? 


先姑且不提台灣健保所造成的"健保會不會給付? 會不會被核刪? 要不要寫申覆?" 這種醫療給付制度所增加給第一線醫師的壓力, 拿掉這項因子之後,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


美國的急診室, 給醫生擁有一個工作環境上, 無後顧之憂的安全感


遇到明明不急但想插隊的病人? 
抱歉, 如果不急的病人都是留在waiting room等待, 等待的時候根本接觸不到裡面的醫護人員, 頂多找檢傷護士抱怨一下, 完全不會吵到醫生

醫生說可以回家但是想賴著不走的病人?
可以call security把病人請走 

對處置不滿意, 開始大呼小叫的病人?
根本不用等到病人動手,就可以請security把病人綁起來,  美國醫院的保全人員個個又高又壯, 一有需要, 好幾個大漢一起湧上來處理, 如果病人口出惡言, 甚至可以直接叫警察來把病人帶去警察局

那人家都說美國告得很兇, 被告風險呢?
每家醫院都會幫值業醫生保醫療責任險, 大多時候, 一旦被告都有專門和保險公司合作的律師會去幫忙協商或打官司(美國的律師工作分很細, 我們有一個鄰居就是專門代表院方/醫師在打醫療官司的律師), 真的需要賠償, 大多時候都可以由保險金支付, 而不會影響到家庭生計




我想, 這就像是習慣了生鮮超市的安靜整齊以後, 也很難回傳統市場叫價買菜的那種心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