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美國生活的第二課 - deposit & credit history

到美國之前, 我們也幻想過在美國的生活是怎麼樣子, 順便盤算著應該要準備多少錢能夠在初來乍到的時候settle down, 一邊努力在台灣工作存錢, 一邊計算著還差多少美金才夠用。當年的我們,五月結婚,六月出國,不管是婚禮或者是出國基金,全靠我和老公自己的存款。也因為這樣,我們的結婚基金與出國基金都卡的很緊, 只能夠算得剛剛好夠用而已。


本來我們的出國基金是這樣計算的:
假設開始領到住院醫師的薪水之後(真的很少), 薪水可以與生活費跟租屋費打平, 說不定還可以順便存一下回台灣的機票, 因此, 我們六月初開始到美國, 一直到七月開始領薪水之前, 需要準備的錢包括了
1. 第一個月的生活費
2. 買傢俱, 生活用品的採購費
3. 買車子的頭期款


沒想到, 從到美國的第一天開始, 我們就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 租屋需要付一個月房租作為deposit 押金, 還算合理, 畢竟我們在台灣也都是這樣, 為了避免退租時房屋有損壞需要修繕, 押金可以拿來保障房東的權益。接下來, 我們辦手機, 辦網路, 電信公司也都需要押金(沒記錯的話是預付三個月), 原因是因為我們是外國人, 在美國並沒有信用紀錄credit history, 因此公司會怕收不到錢, 所以需要我們預繳押金。無獨有偶, 不僅手機網路租屋要押金, 電力公司也要押金, 理由還是一樣, 因為我們是外國人, 沒信用記錄。還記得電力公司一次收了500美金的押金, 可以用來付我們半年的電費都有剩!


就這樣, 東扣一點押金, 西扣一點押金, 上千美金的押金就這樣, 從我們的準備金裡扣除了。


至於大家一直強調的credit history信用記錄是什麼呢? 他是一個囊括你的資產與負債比, 繳費紀錄, 貸款記錄等等的一項個人指標, 信用記錄越好表示這個人越值得信任, 不會輕易變成卡債族, 銀行會願意借貸給你, 信用卡公司會願意發信用卡給你, 同時可以拿到的借款利率也會比較好。一般美國人大概從大學就開始累積自己的信用記錄, 有的甚至更早就開始。總而言之, 信用記錄擁有的時間越長越好, credit score分數越高越好。


因此, 一開始到美國的我們, 沒有半點信用記錄, 不僅所有的公司都要收押金, 我們也辦不到信用卡, 更不要說貸款買車了,這真的是一項非常大的震撼教育。



也因為這樣,  一開始的準備金完全不夠用, 所幸美國的夏天有很多garage sale/yard sale, 加上認識了當地的朋友送給我們一些用不到的二手傢俱, 所以把傢俱採購金省下來; 此外, 我們決定先買二手腳踏車代步, 一直撐到十一月, 天氣冷到沒辦法騎腳踏車上班才買車, 多了幾個月的緩衝時間, 終於才順利在美國settle dow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