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住院醫師申請,俗稱match,和台灣各自找醫院申請不一樣,比較類似台灣的聯考分發系統,是全美國統一透過一個網站ERAS(ele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vice)作業的,每年的申請時程都是從九月份開始註冊登記,十月到隔年一月份是interview的時間,隔年三月份公布結果。每一個申請者必須要在ERAS註冊一個申請帳號,把所有的申請資料上傳,然後選擇自己想要申請的醫院program。而醫院在收到申請之後,會到ERAS去下載申請者的資訊,審核之後決定要不要發與interview,最後在interview結束之後,申請者與醫院都會各自有一份rank of list,把這份rank of list上傳到另一個網站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經由NRMP的交叉比對,獲得最後match的結果。
要準備match的資料並不是很複雜,大概有在學成績單、USMLE成績、推薦信兩封以上、個人的CV、personal statement、和Dean's letter等。推薦信每一個program要求的不一定相同,大部分都是要求兩封,有的要求三封,申請者可以一次上傳很多封推薦信,到時候在針對不同的program從中挑選即可。至於personal statement也一樣可以上傳不只一份,申請者如果想要申請不同科,也可以針對各科別寫一份personal statement。對IMG來說,比較麻煩的是,除了USMLE成績以外,所有的文件都必須經由ECFMG統一上傳,而這一個過程必須要預留一個月的時間作業,因此,如果要趕在九月初申請開放時,就提出申請,最慢八月初就要把所有的申請資料準備好,一併寄給ECFMG。
老公在拿到ECFMG certificate的時候已經是2007年的六月底,距離match提出申請的時間只剩下不到三個月,再扣掉必須預留給ECFMG作業的一個月,所以只剩下大約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可以準備所有的申請文件。當時我們決定,先把比較需要時間也需要別人幫忙的推薦信以及Dean's letter搞定,其他的文件都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
首先是關於推薦信的人選,因為老公在美國沒有任何的connection,所以只能在國內找老師幫忙。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公當時工作醫院的科主任,也是我們在台大念書時的導師連醫師。連醫師不僅是老公的現任上司,也是老公的學生時代的老師,具有雙重身分可以針對不同面相提出推薦,不論要申請哪一科,都是寫推薦信最好的人選。另外一封推薦信就比較苦惱,因為許多program要求推薦信必須至少有一封是該科的醫師所寫,因此老公得要先決定好,他要申請哪一科,再來想推薦人。
相信畢業後要走什麼科這一個問題,不論是在台灣還是要到美國,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影響一輩子的決定,對老公也是一樣。我們詢問了許多師長,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一樣的----選自己有興趣的最重要! 因為一個要從事一輩子的行業,如果沒有興趣是很難支撐下去,加上什麼時候會風水輪流轉誰也不知道,很難說某些冷門科之後會不會反而變成超熱門。因此,我們就決定從老公有興趣的科別下手。對老公來說,他最有興趣的是外科系,進開刀房對他來說不僅是個挑戰,也是很吸引人的樂趣。不過大家都知道,在美國不論是外科、骨科、ENT或是泌尿科等外科系,因為畢業後薪水相對較高,所以比較熱門,連美國醫學生要申請上都頗困難。對於老公這樣一個沒有在美國念PHD,也沒有很棒的研究論文的IMG來說,要申請上是幾乎不可能的;另外,老公對於相對冷門一點的婦產科也是很有興趣,很喜歡產科那種搶時間富挑戰性的感覺,不過考慮再三後,老公覺得產科醫師的生活品質真的很辛苦,就決定放棄這一條路。
當時雖然我們知道,美國最缺人的科別,也是最多IMG申請,最容易拿到工作簽證的是內科、家醫科、和小兒科。但是老公對於長時間待在病房工作的內科系比較沒有興趣,所以沒有列入考慮之列。後來我提到了急診科,認為工作時數相對較短,也符合老公急性子,喜歡挑戰的個性。最重要的一點是,急診比較不受地域的限制,也沒有要建立長久病人客群的壓力。舉例來說,如果是走家醫科,訓練出來可能就要到華人相對較多的地區執業,才會比較有競爭力;如果要搬離原來的城市,換地方執業,又得重新開始建立自己的病人群。相反的,急診科完全不會有這種限制,不僅病人無法挑醫生,如果在某個城市待久了發現不喜歡,要換地方也很方便。沒想到老公完全同意我的說法,就決定選擇急診科作為申請目標。即便我們知道急診科也是相當競爭, 很少外國醫學生申請到,仍然決定當年先試試看申請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急診科,如果match失敗,隔年可以東山再起,申請內科系。
決定要走急診科之後,我們一開始找了曾經到美國念過書,也是急診科醫師的馬醫師詢問他的意見。馬醫師一開始聽到老公的狀況,感到非常意外,並表明他的外甥女當時才剛剛從美國醫學系畢業,也是申請上急診科。馬醫師詢問過他的外甥女後,告訴我們,雖然在台灣急診科不是非常的熱門,但是在美國因為controllable time多,生活型態較自由,所以是相對競爭的科別,如果老公要申請上,必須要多加油。同時,馬醫師也建議我們急診科的推薦人可以找當時的科主任陳主任幫忙。因此,我和老公就跟陳主任約了一個時間見面,準備談推薦信的事宜。沒想到,因為我和老公intern和clark時期都曾經到急診科run過,陳主任對我們還有印象,在我們表明來意之後,他二話不說就答應幫忙,也給予老公最大的支持。
接下來,只要我們把兩封推薦信寫好,交給師長們簽名蓋章,就算是完成了推薦信的部分。
同時間,我們也到台大醫學系的系辦去詢問關於申請Dean's letter的事宜。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系辦的助教一聽到我們的來意,知道是要申請美國住院醫師用的之後,馬上告訴我們他有辦過幾次的經驗,讓我們喜出望外。台大系辦那邊有一份固定的格式,只要我們照著格式填寫好內容交給助教,助教會幫我們轉交給醫學院院長簽名即可。沒想到,Dean's letter很順利的就這樣搞定了。
在所有的申請文件裡,剩下的,就是最傷腦筋,要花最多時間撰寫的CV和personal statement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