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大這個第一學府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機會接觸的國外來的交換學生,也有機會可以親自到國外交換,體驗一下不同的教育,加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種想繼續向上爬的潛意識,也因此隨隨便便打聽上下幾屆,都有一大串的人表明對於出國有濃厚的興趣,不僅僅是出國當醫師,出國念書,出國做研究,都是很熱門的選項。"出國"這兩個字,就像是一種超強的魔力,讓人戰鬥力瞬間升了好幾級。
對於我們兩個在不過平凡的醫學生來說,對於出國也是一樣有這種憧憬。雖然當時我們都沒有機會到美國當交換學生,但是對於美國的教育跟未來的願景,都有著莫名奇妙的崇高幻想。也許是因為美國太大太遠,也許是因為真的順利到美國發展的人太少,也許是因為Harvard、Stanford的名聲太過響亮,因此認為到美國發展不就是偶爾亂做的美國夢罷了!
在當時,一位從哈佛交換回來的同學跟我說過ㄧ句話:
"我覺得哈佛的學生不比我們聰明"
"但是他們都比我們對醫學有熱情許多!!"
他的這句話大大的點醒了我們,原來我們本質上並不輸人家,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說不定人人有機會走上世界的舞台。
說實話,在剛開始接觸臨床的當時,我已經開始發現自己對於醫學實在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除了盡力把分內的事完成看好病人做好報告,其他時間實在連聽到有人在討論醫院的事都覺得厭煩,心中不想當醫生的念頭也悄悄萌芽。
而對我的老公來說,他一開始對醫學有滿腔滿腹的熱情,但是隨著進醫院的時間越來越長,越發了解台灣的醫療環境種種無奈,他的熱血也一點一滴的流逝。他也開始捫心自問,這真的是他要的未來,他要的生活嗎?
因此,我們都興起了 "不如就想辦法出國看看吧!!" 的想法。當時我們就開始蒐集各地資訊,打聽前人的案例。也真的找到了好幾位到美國發展的前輩,問東問西的結果,幾乎都是得到一樣的結論 :
要到美國當醫生,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不是得花很多時間念個PHD在轉臨床,
就是得是個世界奇蹟的天才, 早早有個高級paper,
搭配綠卡或公民才有機會。
對很多人來說,聽到上面的結論大概就會放棄,繼續回到原來的生活迴圈裡打轉。
也許是對生活現狀太過厭倦
也許是要做就做到底的偏執個性使然
不放棄的我們心裡浮出一個問號
大家說的是真的嗎?
到美國做臨床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對於我們兩個在不過平凡的醫學生來說,對於出國也是一樣有這種憧憬。雖然當時我們都沒有機會到美國當交換學生,但是對於美國的教育跟未來的願景,都有著莫名奇妙的崇高幻想。也許是因為美國太大太遠,也許是因為真的順利到美國發展的人太少,也許是因為Harvard、Stanford的名聲太過響亮,因此認為到美國發展不就是偶爾亂做的美國夢罷了!
在當時,一位從哈佛交換回來的同學跟我說過ㄧ句話:
"我覺得哈佛的學生不比我們聰明"
"但是他們都比我們對醫學有熱情許多!!"
他的這句話大大的點醒了我們,原來我們本質上並不輸人家,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說不定人人有機會走上世界的舞台。
說實話,在剛開始接觸臨床的當時,我已經開始發現自己對於醫學實在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除了盡力把分內的事完成看好病人做好報告,其他時間實在連聽到有人在討論醫院的事都覺得厭煩,心中不想當醫生的念頭也悄悄萌芽。
而對我的老公來說,他一開始對醫學有滿腔滿腹的熱情,但是隨著進醫院的時間越來越長,越發了解台灣的醫療環境種種無奈,他的熱血也一點一滴的流逝。他也開始捫心自問,這真的是他要的未來,他要的生活嗎?
因此,我們都興起了 "不如就想辦法出國看看吧!!" 的想法。當時我們就開始蒐集各地資訊,打聽前人的案例。也真的找到了好幾位到美國發展的前輩,問東問西的結果,幾乎都是得到一樣的結論 :
要到美國當醫生,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不是得花很多時間念個PHD在轉臨床,
就是得是個世界奇蹟的天才, 早早有個高級paper,
搭配綠卡或公民才有機會。
對很多人來說,聽到上面的結論大概就會放棄,繼續回到原來的生活迴圈裡打轉。
也許是對生活現狀太過厭倦
也許是要做就做到底的偏執個性使然
不放棄的我們心裡浮出一個問號
大家說的是真的嗎?
到美國做臨床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